找到相关内容47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能思想初探

    与此相反,心受外境的影响,追求形色声味,念念不忘相,必然无限烦恼,这就是地狱。因此慧能又说:“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.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。”(《坛经.般经品》)这就是说,此岸和彼岸,凡夫和...转化在时间上是非常短暂的,往往就在刹那之间,一念之间。他说:  不悟,佛是众生,一念悟时,众生是佛。  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。  一刹那间,妄念俱灭,若识自心,一悟至佛地。  迷来经累劫,悟则...

    吴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3269303.html
  • “诵经三千部,曹溪一句亡”——试论《坛经》所蕴涵的诗学思想及其影响

    《付嘱品》)“何名‘波罗蜜’?此是西国语,唐言‘到彼岸’。解义离生灭,著境生灭起。如水有波浪,名为此岸。离境无生灭,如水常通流,名到彼岸,故号波罗蜜。”“凡夫佛,烦恼菩提。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。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。”(《般若品》)“于诸境上,心不染,曰无念。于自念上,常离诸境,不于境上生心。”(《定慧品》)“如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,名曰坐。内见自性不动,名曰禅。”“何名‘...

    朱学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4041100.html
  • 中国禅宗佛与儒家心

    良知:人人都有良知,但凡夫却迷失了,所以需要致良知;致了良知的人不过是能够明辨是非,能够知其天理。《六祖坛经·般若品第二》说:“凡夫佛,烦恼菩提: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;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...”祖曰:“念不生心,后念不灭佛;成一切相心,离一切相佛。吾若具说,穷劫不尽。听吾偈曰:‘心名慧,佛乃定;定慧等持,意中清净。悟此法门,由汝习性;用本无生,双修是正。’”六祖大师此处的解释...

    恒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5443485.html
  • 试论《坛经》的伟大优点与学习

    守此正念,经常坚持,自能于度众生的现实生活中,无论对衣食住行,视听言动诸境不起执著,即时外不著境,内不著心,亦不著空,而心无所住,当下得于法不迷,而自在解脱。故六祖云:“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...为空,不思酬害,念念之中不思境,若念今念后念,念念相续不断,名为系缚,于诸法上念念不住,无缚也,此是以无住为本。”这就是六祖在自修教人上特重真谛的不取。但是真谛与俗谛相待而有,离俗谛则无真谛可言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5547109.html
  • 禅的源流与教下会通——钱伊庵《妙心别传》选讲

    啊。哪里有另一个涅槃的彼岸呢?没有。  悟此法者。  悟到这样法的人。  般若法。  就是般若法。  修此行者。是般若行。不修凡。一念修行。自身等佛。  和佛一样。  凡夫佛。烦恼菩提。念迷凡。后念悟佛。念著境烦恼。后念离境菩提。摩诃般若波罗密。最尊最上最第一。  “最尊”最尊贵,“最上”最无上,最第一。  无住无往亦无来。  他没有住、没有往、也没有来。  三世诸佛从中出。 ...

    钱伊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0848934.html
  • 论六祖慧能的禅学思想

    污,来去自由,毫无滞碍,精神上得到了解脱,这就进入了大彻大悟的境界。与此相反,心受外境的影响,追求形色声味,念念不忘相,必定烦恼不断。因此六祖慧能又说:“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。念著境烦恼,后念...虚妄”。他临终说了一首《真假动静偈》:   一切无有真,不以见于真。  若见于真者,是见尽非真。  若能自有真,离假心真。  自心不离假,无真何处真?(《坛经·付嘱品》)  这首偈的意思是说世间的...

    吴 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2951575.html
  • 一念空明澄彻——《坛经》一念之谛的解读

    念悟时,众生是佛”(《坛经·般若品》)。众生成佛也极简易,只是一念之转,“善知识,凡夫佛,烦恼菩提,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,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”(《坛经·般若品》)。六祖于《坛经》言...如若明佛法之实相,知悉心虚妄不可得,从而恒沙妄念,一时顿尽,在妄念顿尽时,念已断,后念不起,于是当下一念孤孤分明,那么于当下一念中万缘不挂,清静无染自然敞现。故一念之心是烦恼、涅槃之本,一念无明烦恼...

    马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5059916.html
  •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——读《坛经》心得

    般若绝,一念智般若生”。这里“迷”、“愚”是特指著境,“悟”、“智”是特指离境,因此又说“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”。并告诫大众:“自性中起一念恶,灭万劫善因。自性中起一念善,得恒沙恶尽”。“自性...”。告人“本性是佛,离性无别佛”,“当知愚人智人,佛性本无差别,只缘迷悟不同”。“自性迷是众生,自性觉是佛”,只要“一念悟时,众生是佛”。直到临终还是谆谆嘱咐:“我心自有佛,自佛是真佛。自若无...

    石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5860106.html
  • 惠能的中心思想(上)

    :“不修凡,一念修行,自身等佛。善知识!凡夫佛,烦恼菩提。前途迷凡夫,后念悟佛。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。⑩宣诏品云:  烦恼菩提,无二无别。……明与无明,凡夫见二,智  者了达,其...之本性,于世间善恶好丑,乃至冤之与亲,  言语触刺欺争之时,并将为空,不思酬害。念念之中,不思  境,若念今念后念,念念相续不断,名为系缚。于诸法  上,念念不住,无缚也。此是以无住为本。⑩敦煌...

    演 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4163732.html
  • 《坛经》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现实意义

    一旦认识了自己的清净本性,即可在一刹那的时间内觉悟。《坛经》般若品中说:“若起真正般若观照,一刹那间,妄念俱灭。若识自性,一悟至佛地。”《坛经》般若品中还说:“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;念著境...冤之与亲,言语触刺欺争之时,并将为空,不思酬害。念义之中,不思境。若念后念,念念相续不断,名为系缚。于诸法上,念念不住,无缚也。此是以无住为本。”这里讲的无住,仍然指不能将事物视为有自性,否则...

    姚卫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4963798.html